敦煌鸣沙山

鸣沙山因沙动鸣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相对高度100—600米,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且经缩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该现象源于沙粒大小均匀、质地坚硬且含石英等矿物质,滑动摩擦碰撞产生振动,加之山体特殊地形形成共鸣放大声响;其山体由红、黄、绿、白、黑五色流沙积成,从上空看山形环弯错落、山脊挺括如刃,沙脊呈波纹状明暗相间,从山脚看则似古埃及金字塔般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_DSC6517-01 拷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