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星是否有火”的好奇撞上“镍都如何崛起”的追问,当星际幻想遇见工业传奇——火星1号基地以时间为轴,串联起“地球过往”与“星际未来”,让每一位探索者在古今穿越、星际矿野中,解锁沉浸式的认知盛宴。以下是本次行程不可错过的核心亮点:
一、基地亮点:沉浸式解锁“火星生存”,触摸航天科技
作为国内唯一拟火环境科普教育基地,火星1号基地把“火星”搬进了戈壁,让“星际生存”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拟火环境深度体验:数十项沉浸式体验项目还原火星生存场景——穿上模拟航天服“登陆”火星地表,在密闭舱内体验“火星氧气循环系统”,操作模拟设备应对“火星沙尘暴”,甚至尝试“火星种植”,亲身感受“在火星生活”的挑战与乐趣,每一项体验都让“火星会下雨吗?会有闪电吗?”的疑问,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权威航天研学体系:中国首批航天员参与指导研学课程,从“火星房子该是什么样子”的创意设计,到“火星移民的科学逻辑”讲解,不仅传递航天精神,更手把手教青少年用科学思维解答“星际疑问”。专属营地教育课程还会打造“小小航天员”实践任务,比如小组合作设计“火星居住舱”,让航天素养在动手实践中落地。
科技互动零距离:两大互动式体验中心用科技赋能认知——在“航天材料馆”,看镍钴等“镍都特产”如何成为航天装备的核心材料,理解“从地球矿产到星际装备”的关联;在“火星科技馆”,通过VR设备“穿越”到火星表面,直观观察火星地貌,解答“火星是死去的地球吗”的深层疑问,让航天文化不再遥远。
二、活动亮点:串联“地球样本+星际模拟+工业文明”,构建完整认知闭环
金昌,这座“中国镍都”拥有全球罕见的地貌复合体,而本次活动将这些独特资源串联,让“从地球生存到星际探索”的认知形成闭环:
地球生态双样本:看极端与生机的碰撞
一边是紫金花海——在曾经贫瘠的戈壁上,万亩薰衣草、油菜花绽放成紫色与金色的海洋,见证“苍凉戈壁到生态绿洲”的蜕变,理解地球农业生态的韧性;另一边是隔壁沙漠——踏入极端干旱的沙漠环境,观察“沙漠生态危机”,对比地球与火星的极端环境差异,直观感受“地球宜居性”的珍贵,为“火星移民”的思考埋下现实伏笔。
星际模拟实景:在中国首个沉浸式基地“登陆火星”
走进火星1号基地,戈壁地貌与航天科技完美融合:站在模拟火星基地的“登陆舱”前,仿佛穿越到未来星际;在“火星生存实验室”,亲手测试“火星水资源净化”“火星能源收集”设备,思考“人类去火星居住”的可行性;甚至能参与“火星地质勘探”任务,像科学家一样分析“火星岩石样本”,让“火星是否有火”“是否会打雷”的疑问,在实景体验中找到科学答案。
人类文明缩影:从工业智慧到生命起源
逛金昌市科技馆,触摸“中国镍都”的崛起史——看露天老坑如何从“惊心动魄的开采现场”,变成承载城市精神的工业遗迹;了解镍钴如何从戈壁深处的“矿石”,一步步成为支撑航天、电子的关键材料,理解“工业智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走进金昌市海洋馆,从“生命起源于海洋”的科普中,回溯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再对比火星的“无生命环境”,更深刻地认知“生命存在的条件”,完成从“生命起源”到“星际探索”的认知升华。
三、核心价值:在提问与实践中,做“有思考的探索者”
唯一性体验:全球少有的“真实工业遗址+火星模拟环境”无缝衔接——前一秒在露天老坑听“镍矿开采往事”,后一秒在火星基地设计“星际居住舱”,让“地球工业”与“星际未来”产生奇妙联动,打破认知边界。
启蒙式学习:从“镍矿→航天材料→火星装备”的具象化链条,破除学科壁垒——让青少年明白“地理勘探”“材料科学”“航天工程”不是孤立的知识,而是共同支撑“星际探索”的整体,激发跨学科思考。
紧迫感教育:从“沙漠生态危机”到“火星移民挑战”的双重警示——在沙漠中看到“干旱对生态的破坏”,在火星模拟中感受“星际生存的艰难”,让探索者在好奇之外,更懂得珍惜地球、敬畏自然,树立责任意识。
好奇心是探索的起点,而火星1号基地让“提问”有了实践的土壤——在这里,你不仅能解答“火星会下雨吗”“镍都如何崛起”的疑问,更能在古今与星际的碰撞中,成为兼具好奇心与科学思维的探索者,开启属于自己的“跨时空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