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来源:魅力敦煌官网)
晋时曾称“仙岩寺”,十六国前秦时正式名为“莫高窟”,隋末唐初曾称“崇教寺”,元代称“皇庆寺”,清末又称“雷音寺”,但都是在某一短时期内以一窟、一寺之名代称整个莫高窟。莫高窟的始建年代,据第156窟前室北壁上的晚唐墨书《莫高窟记》,莫高窟始建于西晋末年;又据P.2691《沙州地志》,洞窟始建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再据敦煌研究院藏武周圣历元年(698)《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载,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僔始凿第一窟。目前三说并存,但通常多依前秦建元二年说。前秦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初、盛、中、晚四期)、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11个时代,历时千年,在武周(初唐)时已有“窟室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