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人的饮食中,
羊肉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敦煌人的一天是从羊肉粉汤开始的,
选用敦煌本地饲养膘肥体壮的羯羊,
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
温火熬煮成汤,
一大碗醇香透亮的羊肉汤里,
有鲜嫩的羊肉片、白而透亮的粉条和萝卜,
汤面上漂着翠绿的葱花香菜,
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羊肉合汁,
合,多种食材的和合;
汁,指羊肉汤;
其以羊肉为主料;
又将丸子、夹沙、木耳、粉条、豆腐等;
烩制在一起;
色、香、味俱全;
汤鲜肉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

胡羊焖饼,
是敦煌最地道的美食;
古代敦煌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
人们统称他们为“胡人”;
隋唐以来汉文化和胡文化相融合;
成为敦煌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演变得名。

羊肉在锅里慢慢煮炖
直至酥烂入味
手工擀成的宽面饼被撕成大片
铺进浓汤中
盖上锅盖慢焖
让面饼吸满肉汁
掀盖的一瞬间
羊肉的浓烈与面饼的香韧
交织成一股扑面而来的暖意
一口下去
就是敦煌人“大口吃肉,大碗吃面”的
爽快与豪情
焖饼是敦煌招待客人最重要的菜品之一
当地习俗
你找敦煌姑娘
第一次上门
如果老丈人招待你吃“焖饼子”
那你俩这事基本就算成了

手抓羊肉
是敦煌的招牌美食
本地羊肉肉质鲜嫩不膻
蛋白质含量丰富
作为敦煌市的特色美食
每一位来敦煌的游客都会吃顿“手抓羊肉”
撒上椒盐,就着大蒜
感受那醇香浓郁
满口留香、回味无穷的滋味

红柳烤肉
用红柳枝条串起大块羊肉
炭火烤制后肉质紧致有嚼劲
还带着红柳特有的木香

烤全羊
外表金黄油亮,外皮焦脆
内里绵软鲜嫩
是当地人款待贵客的最高礼遇

在敦煌
驴肉是能和鲜美羊肉分庭抗礼的存在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在牛羊肉纵横的西北
敦煌人硬是把驴肉吃成了一种文化
酱驴肉、带筋肉、爆炒驴腰
驴舌肉、红烧驴蹄筋、驴皮冻
炒驴板肠、驴心、青椒驴肚、炒驴杂碎……
驴肉黄面
堪称敦煌面食的代表作
被列为"敦煌八大怪"之一
筋道的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口感劲道
淋上特制的卤汁
配上一盘酱驴肉,香味溢口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
这道美食的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
——开凿于公元十世纪晚期的
莫高窟256窟宋代洞窟中
就有拉面的壁画

敦煌人对面食的讲究可谓登峰造极
当地流传着
"宁吃个水上漂,不吃汽上哈"的俗语
足见面食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敦煌生长的一种胡杨树
当地人称“梧桐树”
树上流出的一种能食用的树液碱
和面的时候加入适量,制作成面条
特点是柔韧劲道,爽口舒胃
面条细长,厚薄均匀,汤汁鲜香
俗称“碱面”,又叫“臊子面”
对于以面食作为主食的敦煌人来说
长寿碱面的地位永远是高高在上的
添丁进口要吃碱面
逢年过节要吃碱面
象征着人们长寿
称“长寿碱面”

浆水面
炎炎夏日
风味独特的浆水面是敦煌人吃面首选
发酵过的浆水带来清爽酸味
配上炝香的油葱花和香菜末
开胃解腻又解乏

泡儿油糕
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
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了
据说最早流行于宫廷宴席上
由面粉搭配猪油、食糖、桃仁
芝麻、玫瑰、豆沙等制成
因其色泽黄亮,表层酥软
又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
故而得名
出锅后的泡儿油糕
表层脆酥似飞絮
内里香甜如糯糖
吃起来酥松香甜,入口即化
是市民游客首选的敦煌风味小吃

来敦煌,不去沙州夜市
那将是一种遗憾
白天
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穿梭于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核心景区
沉醉于千年石窟壁画的瑰丽
惊叹于大漠孤烟的壮美

当暮色四合
灯火璀璨的夜市里
人头攒动、香气四溢
各种敦煌特色美食
让您在味蕾的狂欢中
一站式感受丝路饮食文化的魅力
沙葱牛肉饼、大漠烤肉、烤鱼、
胡辣羊头、乌孙手抓饭、敦煌三宝……
各种美食等着你去探索
别忘了来一杯当地特色的杏皮水
它选用敦煌特产的李广杏熬制而成
冰镇后口感酸甜醇和
生津解腻,是解暑佳品
敦煌的味道
是历经千年酝酿的丝路风情是风沙与时光都无法掩埋的烟火人间
这份滋味
跨越悠悠岁月,等你来尝
来源:甘肃发布综合新甘肃客户端、敦煌发布、微游甘肃、央视新闻等
上一篇:敦煌: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下一篇:暂无